可供观赏的日常生活?直播背后的争议与风险

可供观赏的日常生活?直播背后的争议与风险

51吃瓜 2025-10-02 热门大瓜 19 次浏览 0个评论

公共与私人

除了具有真实性、情感参与以及跟观众的联结的基调,主播并不只是敞开心扉、暴露自我和生活的方方面面,他们在分享和隐私之间保持着一种微妙的平衡。鉴于如此之多的个人直播日复一日地在家中——通常还是在与他人共享的家庭空间中进行,我多年来一直好奇地观察着这种公共和私人之间的协商。有些主播在临时搭建的小工作室里做直播,并不会有其他人进入画面。而在另外一些频道上,你可能会看到与主播共享空间的人在背景中出现,甚至可能出现在屏幕上,向观众挥手问候或是回答问题。直播也在两种方向之间波动——要么以更私人化的方式了解主播,从他们的全名到私人生活的种种细节;要么保持更疏远的立场,此时其主要的自我表现形式就是顶着一个网名的表演者。多年以来,当我观察和访谈主播时,我和他们讨论了他们是如何选择上述方向的。与我交谈的每个人都表示曾考虑过这个问题,并主动决定了哪些是他们愿意分享的,哪些是不愿分享的。

游戏和视频平台主播直播《黑神话:悟空》

日常生活与家庭空间

了解个人直播最重要的一点是,作为演播室的家塑造了主播和观众的形式、内容和体验。直播长期以来就是一种邀请公众走进你的私人空间的方式。窥探到某人在家中打开摄像机并开始分享游戏过程,这种吸引力非常强大。这样的形式兼具两种吸引力:许多观众日常生活中亲身经历的普普通通玩游戏的情景,以及在最常规的环境中偷窥他人经历的特殊情形。

在基本层面上,一位主播所拥有的空间总量和配置决定了直播的效果。这并不等于说在家直播就一定需要有个多么巨大的房间,而是指物质性永远是个重要因素,影响着你能做到什么。例如,是不是能够使用绿幕,有没有适当的照明打光,或者桌子是否能放多个显示器。实现这些不仅依赖于足够的空间,还取决于家具等基本条件,包括让人可以适应长时间直播工作的舒适性物品等。基础设施也在看不见的地方发挥着作用,互联网连接速度和电脑配置都会影响直播质量。是连剪辑制作视频都困难重重,还是能够同时运行管理多个程序,这同样影响着直播。在网络信号差的地方,游戏玩家就没法以制作者的身份参与直播,而只能作为观众的一员了。

空间的物质性也有情感和关系方面的特点。对许多主播来说,能够在家里做直播有实际的好处(直播经常会持续很多个小时,不必花费巨资租用演播室,也可以灵活安排日程,这都很重要),而且往往也符合他们的气质与偏好。有一位主播,其直播的地点就在自己卧室里的桌边,他说:“我的床就在这儿,然后我的电脑和办公区就在旁边。这其实都是一回事儿。我并没有想太多,因为我一直就是那种恋家的人。我喜欢我自己的空间。跟成千上万的人分享我的空间,我没问题啊。”对他来说,能够带别人走进这个他觉得最舒服的地方,就是所有可能中最棒的那个了。这种如此亲切近距离的直播环境设置,几乎让人有种置身安乐窝之感:此处既能让一位主播投身网络冒险,同时还能让他安全无虞地居家。对那些认为自己害羞或内向的人来说,这样的地点提供了一架有趣的桥梁,让他们可以在享受家庭的舒适和面向公众努力打拼之间自如地过渡与切换。在居家环境中你被属于自己的东西也就是那些与你有情感联系、令你感到舒适或你所迷恋的物品包围,而这些也经常被展示在直播观众面前。居家环境无疑为主播提供了保护感与安全感,否则他们可能会觉得自己置身于巨大的舞台中央、面对着成千上万的观众是难以想象的。

家庭空间的物质性塑造了直播的内容和主播的工作方式。一位主播的直播生涯始于客厅,而当时他和伴侣住在他奶奶的房子里。他说:

事实上,我觉得人们还蛮喜欢这方面的内容。有些人喜欢在这里看到生活的全貌。这是我奶奶的房子,所以我的家人们有时会过来。我的观众会看到他们鱼贯而入,像一列火车一样。他们会想:“那边正在发生什么?”我奶奶会路过客厅,出去倒垃圾。他们开始认识我奶奶。我奶奶偶尔也会来这里(直播间)说点什么。

他女朋友有时也会走过,观众就会说,向她问个好。对他来说,让观众看到他家的日常生活,有助于树立其直播的调性。他告诉我:“我认为这实际上与直播的社区氛围相得益彰。”还有一位主播,也是长时间在家做直播,他的孩子也经常直播(有时和他一起,有时孩子自己做)。他说:“这在我们家是很正常的事情。多多少少,我还是挺高兴的,技术的发展总算是恰好跟我们都喜欢做的事情合拍了。我觉得它也是我和孩子共度时光的一种方式。我俩对直播都还蛮有兴趣的。我不知道,我就觉得吧,直播这事儿挺平常的,挺好接受的。”

也有人发现,如果住在一起的其他人并不理解直播,不想成为直播内容的一部分,哪怕作为背景存在也不可以,要想展示大家的共享空间就有点棘手了。正如上面那位全家人都在做直播的主播所说:“我有一些朋友,他们对直播从整体概念上就觉得很奇怪,你懂的。他们就是不理解它。因此,当家里有这种不理解直播的人的时候,那可就尴尬了。”一位电竞主播说最近身边的变化让他很开心。他和妻子如今跟其他人共住一栋房子,而其他人成了直播场景的一部分,也理解了直播这回事。他说:“空间管理变得更容易了,因为这房子里的住户百分之百都是电竞爱好者。当我和我妈住一块儿的时候,情况可是完全不同。她倒是很理解我,但我们只能使用三层楼中的一层来做直播,空间非常有限。”对他人来说,共享空间的问题源于对内容生产的诸多协商带来的挑战。不得不面对来自他人的噪音或者明确意识到他人的在场,都可能给主播带来问题,让他们感到被影响。有一位主播在他的电脑周围架设了一道临时性的物理屏障。他解释说:“我确实和他人生活在一起,这是个主要症结,也是令人持续感到沮丧的事情。我的意思是,因为我在做直播这才成为问题,但这可真是叫人分心啊。”

在利用家庭空间进行公共广播的过程中,一些正式或非正式的规则得以形成。有位主播,其私人生活对观众极大程度地开放。他告诉我,在他家里,“如果你没穿内衣,就不要跑到镜头前来。这就是我们的头条规则。我想这是我们真正遵循的唯一规则。当你走过镜头前的时候要得体。同样地,应该认识到当你走进这个房间,你就已经出镜了”。另一些人则通过以下一些方式来进行空间管理:确保直播时门是关着的;使用一个单独的房间;使用绿色屏幕来划定一个舞台区域,以便其他人从后台通过,不必出镜。

不含地理位置的个人信息

尽管主播常常在家直播,并且能定期深度分享有关自己生活的个人信息,但我发现有些人常常会给自己划出某种边界。这往往与线下真实身份和安全问题密切相关。鉴于主播(也包括广大的游戏玩家)习惯于用自己的网名在各个平台上抛头露面,其实网上所披露的信息并不完全是直截了当的。人们或许会隐藏或淡化他们的真实姓名,同时仍然分享大量关于自己个人生活的信息。又或者,他们会透露自己的真实姓名,甚至在家中做直播,但仍然希望保留个人的空间,不让自己的观众逾越界限。

而那些并没有深度分享个人生活的人,往往希望在网络身份或电竞身份与其线下身份之间作出某些区分,哪怕区分得不那么清晰明确。有位每天进行直播的职业电竞玩家用第三人称视角来描述自己对此的立场:

我没有什么超级机密要保守,但是的确,人们总是在讨论网名为×××的这个人。那么,×××是如何成为真实存在的?他是如何在这些经历中成长的?是的,有时我在一些采访中吐露心扉,但仍然是×××在说话。我从不顶着线下的真实姓名出现。而且,实际上我希望线下的真实姓名不要成为人们对我的称呼。只有在两种情况下我才会真正让对方直呼其名:要么是与赞助商沟通时,因为用真名会更职业化;要么是那些我在现实生活里认识的人。而且由于我的网名足够简单,也没有必要去叫我的真名。

这位选手的“真名”其实广为人知,他生活中的一部分也早已与观众分享。他在自己家里做直播,他的妻子经常从摄像机前走过。然而,他显然也保持了界限。他这种使用电竞比赛中的网名从第一人称转换到第三人称的方式,让我不禁想到了自己早年的一些研究。我曾和人们讨论过他们与化身(avatar)的关系,人们可以熟练地转换他们对自我的呈现方式,并在线上线下生活中都能被他人了解。人们并不是要将线上和线下截然分开,而是将之理解为可以由个人判断和选择性披露来整合的空间。

我发现对所有主播而言,有个几乎一致的看法:对于线下身份的一些特定细节的披露应被看作事关安全的问题。他们常常会担忧“真正的危险分子或坏人”。这并非毫无依据。所谓的“报假警”(swatting)现象已经导致了一些真正危险的情况发生——主播所在地的警察部门接到针对主播住址的虚假的人质劫持报警,随后警察进入主播家中搜寻武装人员。这些情况已经被网络直播过好几次,并导致不止一位主播对于是否要公开自己所在地区或城市以外的情况三思而后行。上文中那位提出“如果你没穿内衣,就不要跑到镜头前来”这条规则的主播对此深表担忧,并格外担忧他的伴侣,并感到尽管自己在干直播这一行,但还是肩负着责任,要确保他的家人是安全的。“我努力确保我的东西都有隐私并且是安全的;我的贝宝(PayPal)账户是安全的,我的电子邮件是安全的,我的游戏账户是安全的。人们不会深入我们的公共生活并试图跟踪我们……我希望我的名字不要流传出去。”

他的担忧中很大一部分是因为他了解女性是如何被骚扰和跟踪的。由于他的伴侣是他生活中可见的、众所周知的一部分,他对这种风险有着深刻的认知。他告诉我:“我想如果就是我自己一个人,我应该不会那么在意。”与我交谈的一位女主播也回应了安全考量对信息披露的影响。她说:“对于我想和人们分享的东西,我绝对有自己的规则。为了安全起见,我几乎不会分享位置信息……每当我分享信息的时候,我都会确保位置不在我的房子或我房子周边。”这往往也意味着,无论性别,主播都会做如下一些事情:设置邮政信箱来收取邮件或快递,隐藏域名注册地址信息,以及通过Skype、Discord或电话以外的服务来进行语音通信。

然而,许多主播同时意识到,正是他们保持这种微妙平衡,给他们带来了真实和真诚的感觉,就像他们试图让观众感受到的那样。有人这么说过:“我就是百分之百的自己。比如面对镜头的时候,我会毫不犹豫地谈论我的生活,让人们了解我的生活。很多人都知道我的孩子即将出生。很多人知道我住在某个州某个市的郊区。我的这些事情,人们都知道,因为我已经跟他们分享过了。但我也会注意不要太过具体。”

在网上跟人们分享重要的生活经历和想法,同时又得隐瞒真实姓名或居住地点等信息,这样的情况或许并非网络直播所独有的,而是在各种网络社区中都经常发生。这种情况说明那些对“公共”和“私人”简洁而正式的定义不太符合人们实际如何在网上与他人保持交往关系的复杂性。信息科学研究者海伦·尼森鲍姆认为,“人们最关心的并不是简单地限制信息的流动,而是确保信息适当地流动”。她强调,“语境完整性”(contextual integrity)的重点在于将隐私视作一种过程,其中包括对各种关注点以及状况(而不是先验的普遍框架)的检视、判断和平衡。虽然主播不是一般意义上的互联网用户,但如果他们曾经在多人在线空间中待过,不管是玩网游还是匿名社交网站,许多人大概都对那种微妙精细的信息公开方式有所体会。

观众的期待和成见

网络直播的观众带着一直以来的经验和期待来到这个平台。他们对频道的选择,常常是基于对正在播出的游戏有所了解或是对其感到好奇。他们也可能是看到直播间里在线人数众多,于是想知道这些人都挤在这儿看什么。那些已经品过各式各样内容的资深观众,将会找到自己更喜欢的某些特定类型直播(比如搞笑的),并不断点击不同频道来寻找这种形式的娱乐。观众也许会看到某个吸引自己的名字或面孔。直播的力量部分来自主播的实时临场感(immediacy):你看到他们,听到他们的声音,甚至经常能匆匆一瞥他们的家。观众对主播的期待一直贯穿其中,从节目内容到他们对主播在现实生活中是怎样的人的想象。

虽然大多数人认为麦克风和摄像头是做网络直播的必需品,但它们的使用给主播带来的影响是因人而异的。女性、性少数群体和有色人种经常在网站上被骚扰,而选择开展直播尤其是使用网络摄像头或开麦来直播并非小事。正如媒介研究者基尚娜·格雷在研究直播平台上的黑人玩家时指出的那样:“仅仅是他们被边缘化的身体在此出现,就破坏了此空间原本被指定给特权身体的规范。他们作为社会主体参与到一个动态的、持续的、不断生产并重塑的话语过程之中。而这话语关乎成为一个真正的游戏玩家究竟意味着什么。”他们时不时会感受到被人看见和成为榜样模范所带来的额外负担。他们要面对的风险高、阻力大,而且往往会带来真实的损失。因此,在观众直面主播时,种族、性别、阶级、性取向和残疾都可能成为关键因素。有些主播或许完全属于某位观众社交圈子或日常生活之外的人。这样一来,网络直播所具备的重要功能,就像电视直播早就昭示的那样:通过电视(此刻是网络直播)将观众与其他未知的世界和经验联结起来。但与电视不同的是,网络直播的观众可以即时、直截了当地与屏幕另一边的人交往互动。

多年来,我有幸和很多主播相遇并交谈。在直播平台上,他们所面对的文化和受众其实通常来说是对他们的存在视而不见的,但他们仍辛勤工作,为自己开拓空间。他们得到了各种各样的回应,有人充满热情,有人漠不关心,还有人激烈反对他们的存在(我将在第四章和第五章进一步讨论骚扰问题)。虽然许多主播已经把“脸皮再厚一点”这一早已有之的金句记在心里(还是远远不够),但他们的工作和策略仍然值得被更仔细地研究。作为一种媒介形态,网络直播应该渴求开放的参与和包容。创造内容并与他人分享已经成为日常经验和社会联系之中的重要组成部分。然而,对许多被边缘化的人来说,在这个空间里,严肃深入的参与和创造性表达在情感上是有压力、有争议的,有时甚至是危险的。

《游戏直播简史》;作者: [美] T.L.泰勒;出版社: 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出品方: 薄荷实验;2025年5月版

转载请注明来自51吃瓜_51吃瓜网_吃瓜网_51吃瓜官网_51热门大瓜黑料反差_51吃瓜黑料网吃瓜网今日吃瓜热门大瓜_吃瓜爆料,51热门大瓜今日大瓜,今日吃瓜资源吃瓜网站,本文标题:《可供观赏的日常生活?直播背后的争议与风险》

每一天,每一秒,你所做的决定都会改变你的人生!

发表评论

快捷回复:

评论列表 (暂无评论,19人围观)参与讨论

还没有评论,来说两句吧...